鸟巢要被冠名了,大家接受不接受?
要是真被冠名了大家接受哪些品牌,民族品牌还是国国际品牌?
据报道说鸟巢每年的管理费就5000-6000万,还要还建设时的贷款,一年就是1.3亿的运营成本,不冠名的话国家财政压力很大,政府也很赞成冠名,原来好多届奥体的场馆都被冠了,看来鸟巢被冠是板上钉钉了。有人说冠雀巢牌,大家说要是冠名冠什么好啊,发挥想象力...
下面节选自新闻(部分):
从奥运会的历史经验看,在奥运场馆的奥运后商业化经营中,无形资产开发收入被认为是最大的收入来源。
北京奥运会圆满结束,与此一起给世界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些流光溢彩、美轮美奂的体育场馆。17天过后,这些场馆已经成为“新北京印象”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。
但在短暂惊艳亮相之后,这些体育场馆未来的日子如何继续精彩?
目前大家的担心是其如何避免“蒙特利尔陷阱”。在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第21届奥运会上,原计划的 1.24亿美元总预算不断超支,到最后整个花费超过了15亿美元,其中场馆花费占到70%多,使得蒙特利尔市民的财政负担持续了20多年。
悉尼和雅典的奥运会也没能避免“蒙特利尔陷阱”。悉尼奥林匹克公园在2003年~2004年度亏损8539万澳元,其中澳大利亚体育场亏损达2400万澳元。奥运会后一年,雅典为维护场馆而花费了1亿欧元。
而以我们的国家体育馆——“鸟巢”为例,在奥运结束之后每年的维护成本将达到5000万到7000万元人民币,如果加上每年为建造“鸟巢”的贷款支付的利息8000万元,“鸟巢”一年运转的成本就将超过1.3亿元。
应该说,北京从场馆的建设起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,在建设和运营模式上进行了创新,以利于化解赛后可能面临的沉重负担。